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,才算身心成熟

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,才算身心成熟

《人世间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:“人生啊,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旅程,终点都一样。”人活一世应该为自己而活,别人说什么,别人怎么看,真的不重要。

深以为然,并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洋里。

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,才算身心成熟插图

每个人都不同,你有你的喜怒哀乐,他有他的真知灼见,难调的众人之口,你再怎么善良,对于讨厌你的人来看,你就是劣迹斑斑。

你再怎么付出,在不懂感恩的人眼里,你也只是个外人。

你再怎么努力,优秀,在喜欢妒忌的人眼里,你就只是运气好,你再怎么大方,在锱铢必较的人眼里,你就是小气。

与其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,何不洒脱点放下,毕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得又剔除的过程,从而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保留,什么又不必在意而放弃。

记住,自己的开心幸福是一切的开始,凡事都看淡一些,毕竟大家的结局相同,唯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最好。

人生,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,都做到了身心成熟、不解释。

1.什么是成熟?

喜欢余秋雨对成熟的释议:“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辉,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查验光栅的从容,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,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,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,一种无须声长的厚实,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”。

这就是成熟的最高境界

成熟是心智的成熟,而不是你的年龄比我大几岁就比我成熟,毕竟,变老并不等于成熟,作为成熟的人是看透生活真相依然能热爱生活。

因此,许多人心之向往的梦寐以求,常思量照摸花样,空有其型却不得其所,至于那些所谓的成熟,不过是经锤炼后磨平棱角的圆滑世故,这就不是成熟了,只是空有躯壳的人工智能,身为人的核灵魂与个性早已消失殆尽,这样的成熟有何用。

真正的成熟应是一种力量,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力量,,它是为人的最高境界,是与人相处的善解人意,经事冷静懂得承担责任,身份低微时不卑不亢,可能今天懵懂无知的人。

经历一次挫折,一场灾难后的醒悟,成熟于毁灭后的再生,成熟于穷乡僻壤的不爱慕虚荣,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身边的时刻,摆正自身位置做该做的事。

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,才算身心成熟插图1

2.为什么成熟的人不解释?

人类社会的群居性,我们习惯于将自己归属于社群,比如我是某个地方人,我们是同乡,我们是一样的人,找共性的归属感,除赋予身份的认同,还满足了人们社交进步的需要。

有利就有弊,很多时候的我们,生活上过于的单纯喜欢有什么都说,分享给身边的人,本意是好的,但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感同身受,你所坚持的、热爱的、选择的,别人未必会懂。

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

就像那句话说,人前的自己,总是会表现的什么都不在意,面对每个人我永远是面带微笑。这笑容可以瞒过别人,但心疼是瞒不过自己,懂我的人无需你多言…………

人与人相处,最难的是信任,在一起的人都会清楚你的为人,会了解你的处事风格,反之,不懂你的人,即便你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解释,让对方看起你不过是掩饰。

3.层次不同,没必要解释

俗话说:“宁与同好争高低,不与傻瓜论长短。”

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有差别,有的人认知层次已是无法改变,若是一味争辩,说什么都相当是鸡同鸭讲。

有这样一则故事:

进京赶考的秀才和一位老农发生了争吵,两人争论不下,直到闹上公堂。

县令听闻争吵的缘由后,令人狠狠的将秀才打了二十大板。

秀才很是冤枉,委屈的说道:“明明三七就是二十一,他非说三七一十五,又怎会是我错了?”

县令沉吟道:“你没错,错的是堂堂一个秀才,竟然耗费时间和精力与目不识丁的老农发生解释争辩。”

与其浪费时间争辩,不如努力提升自己,当你经历得更多,才会发现最好的争辩方式正是不辩。

村上春树说:不解释就明白不了的东西,即使解释也明白不了。

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各不相不同,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圈子,有差异不同属于正常,就不要强求融合,认知不同,就不要强行改变了。

没必要的事,少说为好

年龄不断增长,也明白了好多事是无能为力,该舍弃的时候不纠结,人也是一样,合则聚,没必要的人,就不要过于迁就自己。

知道自己是谁,什么是最重要的就行,人这一生,我们都只能活一世,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真实的模样,有些东西并不是值得去铭记,有些痛苦的时候,学会去忘记。

学会把没必要的事放下,没有说出来的必要,因为谁都不能替代你,也不存在感同身受的认知,与其无意义地说出去,还不如留在心里独自消化,安然的待着多好。

4.经历不同,不必解释

庄子寓言:鲁侯的“蜜糖”,海鸟的“砒霜”

从前,鲁国的郊外出现了一只海鸟,因为海鸟在鲁国还是比较少见的,所以鲁侯视之若珍宝,他拿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去迎接海鸟。比如,他派人用华美的车去迎接海鸟,命人演奏美妙的音乐给它听,拿出牛肉猪肉给海鸟吃。

海鸟面对鲁侯精心准备的这些,头晕目眩,十分忧愁悲伤,三日而死。

对于热情的鲁侯与悲伤的海鸟之间的故事,道家庄子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,即害死海鸟的,不是别的,正是鲁侯的热情与爱,因为鲁侯是“以己养养鸟也,非以鸟养养鸟也”。

人潮人海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,悲欢喜乐自然也不尽相同,更多的时候只有冷暖自知的体会,鲁侯确实喜欢海鸟,但他忘记了鸟儿的习性,又如何能理解用他喜欢的发自结果害死喜欢的海鸟。

经历不同,认知层次就不同,所处位置不同,人和人之间就很难达成互相理解。

基于此,产生分歧的解释时就越发会显得徒劳无力。

即便理解很难,说多了没用处,但我依旧相信,与人相处求同存异,哪怕不理解对方的行为,但尊重他们的选择,毕竟,每个选择都容易,亦是妥协或无奈。

在我看来,不解释的人生,才是真正强大的人生,理解你的人,不需要解释,不理解你的人,算了,没必要强求,惟愿互相尊重,不去解释,活出精彩的自己。

 

相关推荐

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

检查时,医生说思虑过多,休息不好吧! 接过处方,我准备去拿药时,医生突然说了一句“放下吧”不要太劳累,精神上放 ...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